針灸學教材第九版pdf電子版是全國中醫藥院校的官方指定教材書籍,全書詳細闡述了針灸學的發展史涵蓋了針灸學的基礎理論和治療方法
針灸學電子書介紹
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繼承和發揚古代針灸學術思想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傳統與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經絡、腧穴、操作技能、治療法則、作用機制及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
針灸學第九版目錄
緒論
一、針灸學的概念、范疇和主要內容
二、針灸學的發展簡史
三、針灸的對外傳播和國際交流
四、針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
上篇 針灸基礎理論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絡脈
四、十二經別
五、十二經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節 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
一、標本
二、根結
三、氣街
四、四海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
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